•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润心 | 春日暖阳下的心灵守护——致教师和家长

浏览数量:1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4-07      来源:本站


亲爱的教师和家长朋友们:

微信图片_20240221091348.png


春回大地,草木蔓发,这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作为青少年心理工作者,我深知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对一些孩子而言,可能是心灵上的一场“倒春寒”。研究表明,春季是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复发或新发的高峰期。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温暖的陪伴,共同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春季为何容易引发情绪波动?

春季的气候有如“过山车”——昼夜温差大、气压波动频繁、光照时间突然延长。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一方面,阳光的增强可能扰乱褪黑素分泌,导致睡眠障碍;另一方面,忽冷忽热的天气会增加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使人更容易焦躁不安。 与此同时,社会环境的“春季攻势”也让青少年压力陡增:开学后的课业适应、考试季的临近、春季校内外活动的密集安排……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心理状态的“最后一根稻草”。对原本就存在情绪困扰的孩子而言,春季的“双重攻势”更容易让他们陷入“情绪泥潭”。

观察:孩子的这些变化需要被“看见”

心理问题的早期信号往往隐匿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比如,一个原本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一贯认真的学生屡屡迟交作业;常常准时到校的孩子开始频繁请假……这些变化可能是他们在发出无声的求救信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孩子可能因春季天气变化引发身体不适(如过敏、失眠),这往往与情绪问题互为因果。研究表明,过敏导致的长期鼻塞会减少深度睡眠时间,进而诱发注意力下降和抑郁倾向。当孩子抱怨“总想哭”“提不起劲”时,请勿简单归结为“太娇气”——这些可能是他们与负面情绪艰难抗争的痕迹。

给家长的建议:让家成为情绪的“避风港”

家庭是孩子最后的心理防线,而您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孩子寻求帮助的勇气。 

  1. 用“陪伴”代替“追问”,当孩子说“最近总是很累”,比起急于追问“发生了什么”,不如递上一杯温牛奶,轻轻说:“我在这里陪着你。”研究发现,家庭的情感支持能显著降低青少年的抑郁风险。 

  2. 调适家庭物理环境在北方地区使用加湿器缓解春季干燥,为过敏体质的孩子准备空气净化器;在南方回南天时及时除湿,避免霉菌滋生;将孩子卧室的窗帘换成遮光材质,帮助稳定睡眠节律。 

  3. 重建生活“锚点”与孩子共同制定“春日生活守则”:晚上十点后全家进入“安静模式”;周末固定安排两小时家庭户外活动;每周三晚餐增加深海鱼类菜肴……这些稳定的生活节律就像心理的“安全带”,能帮助他们找回掌控感。

给教师的建议:做教室里的“心灵守望者”

作为教师,您的每一份觉察与关怀都可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光。

  1. 建立“安全区”,减少环境压力教室后排留一张空桌椅,允许情绪低落的孩子暂时独处;午休时拉上部分窗帘,为光敏感的学生营造柔和的光线;课间播放轻音乐帮助舒缓焦虑……这些细节能让孩子感受到环境对他们的包容。 

  2. 用教学智慧化解隐性压力调整作业布置节奏,避免在考试前集中安排高强度任务;在课堂提问时,给容易紧张的学生更多思考时间;将“心理健康课”融入日常教学,例如通过《荷塘月色》赏析带学生感受自然疗愈的力量。 

  3. 成为家校联动的桥梁若发现学生持续两周以上出现情绪低落、无故流泪、食欲骤变等情况,请及时与家长沟通,并以“我发现孩子最近有些疲惫”而非“他有心理问题”的方式开启对话。对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可与专业人员协商制定返校后的支持计划。

共同行动:让成长路上少些“风雨”

  1. 警惕“积极压力”的伤害“春天要打起精神”“这么美的季节怎么能不开心”这类鼓励,对情绪低谷的孩子可能适得其反。允许他们说“今天阳光很好,但我还是很难过”,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2. 善用自然之力不必强求集体春游,带孩子在小区观察一朵花的绽放,鼓励他们用手机记录每天看到的云彩,在书桌上摆放一盆绿植——这些微小的自然接触同样能降低压力激素水平。 

  3. 构建支持网络联合其他家长成立“心理互助小组”,分享资源;建议学校设立“心理缓冲期”,允许情绪异常的学生心理辅导室放松;与精神科医生保持联系,及时为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孩子调整用药。


本文转自潘月俊工作室第1953期,侵删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ba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