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快乐读写,有效衔接 ——南京市幼小科学衔接名师工作室活动

浏览数量:5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2-10-20      来源:本站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022年10月19日上午8:30,以“快乐读写,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南京市幼小科学衔接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在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举行

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江苏省教研室李亮老师南京市教研室徐艳老师、倪鸣老师以及工作室全体成员相约云端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迎东书记、张明红副校长栖霞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陈瑶老师亲临现场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欧传琴校长全程陪同

领导致辞友好儿童,赋能未来

活动伊始,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迎东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张书记指出栖霞区承办这次幼小衔接活动,意义深远。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栖霞教育人充分吸取文件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和创新勇气,吸纳新理念,结合新形势,聚焦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张书记感谢专家给予指导希望在省市教研室的引领下探索幼小衔接,提升教育品质,助力栖霞教育再上新台阶。

领导致辞.jpg

课例展示注重读写趣味衔接

栖霞区实验小学孙诗星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孙老师整合信息技术,带领学生直观认识自然段和标注小节号结合课文设置生动的情境,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字理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孙老师还引导学生加一加笔画用身体摆一摆字形等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巩固字词孙老师扎实指导本课新笔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练习书写,将写字要求有效落实在教学中

栖霞区花港第一小学潘洁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识字7《大小多少》。潘老师带孩子们走进“欢乐农场”,畅游课文教学过程中,潘老师借助图片分类识记等方法,带领孩子们认识汉字,认识反犬旁鸟字边两个新偏旁接读游戏、识字游戏,更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识字。指导书写环节,留足充分写字时间,促进学生写字水平不断提升。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姚赛巾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姚老师通过“汉字积木”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汉字的相同部件猜读音,还带领学生“和汉字交朋友”,融入图片、动作帮助识字,学习“男女、开关、正反”等一对对反义词,带着孩子在活泼有趣的游戏中走进汉字世界感受汉字的趣味

专题讲座发现汉字友好儿童

摄山星城小学俞红老师带来微讲座《发现汉字,友好儿童——第一单元综合评价案例展示与评析》包括四个方面:尊重儿童,坚持素养导向;解密汉字,坚持学科实践;整合学科,坚持综合学习;闪亮每一个,坚持因材施教。在栖霞区教研员陈老师的指导下学校整体设计无纸笔测试,以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作为支撑,夯实基础,力推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专题讲座.jpg

专家引领有趣有效清朗自然

江苏省教研室李亮老师说:今天的课就如这秋天一样美好读读认认写写扎实有效李老师对老师们“首次首位”的意识表示赞同。李老师提出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仍是低段教学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师从容、节奏感鲜明、自然宁静的教态,有助于课堂语言的抵达性,将教师口令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李老师强调,低段小学语文务必扎实跟进,防止好高骛远,需从最基础的事情着手写好字、读好书落实新课标精神保持好学生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专家引领 李亮老师.jpg

专家评课守正创新快乐有效

南京市教研室徐艳老师表示栖霞区教研员陈瑶老师带领的研究团队很优秀对于幼小衔接问题,无论是理性的思考还是实际的操作,都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广泛推广。她概括了三个关键词: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徐老师指出不仅要带着孩子扎扎实实进行读书、写字有生活化的创新设计致力于帮助每一个孩子贴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开展行为习惯培养识字、写字读书是系统工程,据学生认知特点安排学习内容,体现衔接进阶和创造性。

南京市教研室倪鸣老师感谢学术顾问的悉心指导感谢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感谢摄山星城小学的用心承办倪老师指出读书写字和识字是语文学习的正道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回归教育本质让幼小科学衔接在每一所学校落实,在每一个教育瞬间落地努力提高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美丽的秋天里,快乐读写,有效衔接,我们已经启航,相信我们一定会以全新的理念,助推南京市全域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全面落地见效,呵护一年级小朋友们不慌不忙、茁壮成长。 

撰稿:罗  

拍照:毛成颖

审核:俞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ba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