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9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2-09-22 来源:本站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9月20日6:00-8:00,摄山星城小学在朝阳路校区STEAM教室举行第195期“相约星期二”活动,主题为“专家‘把脉’,让论文更出彩”。
本次相约邀请到《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主编严秀蓉老师在线为我们带来一对一的论文指导。杨娟、黄文娟、胡建南、陈前等老师依次和严秀蓉主编交流,严秀蓉主编请老师们从主题、框架、素材三个方面对论文进行讲解,不时提出问题和建议。
严秀蓉主编认真听取了教师们在论文撰写以及选材等方面遇到的疑惑,并与老师们互动,为老师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总的核心关键词是“实践”,切口要小,深挖关键词,注重案例。论文的撰写就是在写自己的教学实践故事。论文必然是写在教学实践的田野里,做才是写的素材,有思想地做是写的优质素材,创造性地做是写的新颖素材,失败地做也是写的反向素材。
撰写论文是我们每个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它对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指导结束后,本学期相约星期二的新伙伴进行了自我介绍,老队员们热烈欢迎新伙伴的加入。“相约”的老队员针对这次活动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展示了积极热情的团队氛围。
最后,俞红副校长为本次活动做总结,提炼出严秀蓉主编指导论文的关注点:话题由大变小,概念从生到熟,角色意识作者转为读者。努力做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思考者、阅读者、写作者。论文写作是我们青年教师的痛点,也是专业提升点。严秀蓉主编则鼓励大家关注教学日常,挖掘宝藏案例,用素材说话,重道理逻辑。
笔耕不辍,远步四方。教师的专业成长之道就在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打通与并进。摄山星城小学将继续以“教研写合一”为抓手,通过专家引领,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触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活力,不断规范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以过硬的“教、研、写”素养,助力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不负“相约”,迎难而上,争创辉煌。
相约感悟:
【陈梦雅】今天的相约让我感触颇丰,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整理构思论文框架时要做“减法”,也就是说和论文主题相关的有许多方面,而我们需要建立框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加以选择,突出重点,深挖下去。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记得教研员陈瑶老师说过:“语文就是一片海洋”我们需要确立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基于目标的课堂一定是层次清晰的有效教学。
【赵石柱】今天的相约星期二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首先,论文的切入口要小,不能空泛;其次,要有典型的案例去佐证自己的论点;最后,论文的内在要符合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搭好论文的大框架。
【陈姣姣】 感谢学校和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虽然没有提交论文,也从中学会了很多,让我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年龄稍稍大一些的我,更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立足脚下,放眼未来,努力提升自己,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撰稿:钟石
拍照:周娟 黄蓉
审核:孙梦琳 季颖佳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