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基于真情境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信息与科学的融合——朝阳路校区科学组第一次教学活动

浏览数量:4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4-03-15      来源:本站

为提升我校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精准把握《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及要求,扎实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我校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2024313、14日,在我校科学教室1开展了“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针对同一节科学实验课《种子发芽了》,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从对教材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都体现出教师各自的风格,课堂成效各有特色。

武瑞涵老师上课.jpg

张心怡老师上课.JPG

张老师创设和新朋友捉迷藏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阅读与之相关的线索中找到两位新朋友——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然后观察两种种子,明确观察可以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入手,同时引起学生对种植植物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在金陵微校平台中找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动画的观看中,了解到了整个种子发芽的全过程,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的不足。紧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播种种子;探究栽种记录的填写方式;最后,认识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武瑞涵老师通过设计观察蚕豆、苹果、莲子、南瓜、红枣五种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程度等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种子的多样性;接着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享说出自己的猜想,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寻找证据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学生探究1.JPG

本次“同课异构”同中有异,异中求同,授课教师“异”出精彩,听课教师“同”样收获。让教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活动内容的不同处理,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看到了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产生出的不同效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个人的成长也需要团队的力量。让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扎实教研,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撰稿人:武瑞涵

拍照人:张心怡

审稿人:杨清霖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ba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