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摄小党建·优秀教师】恩泽天下是语文——语文教师赵玲玲

浏览数量:2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4-28      来源:本站

9331CB3A0E83850EA0B3AFF159A8A4DE.jpg

怀揣梦想,踏上三尺讲台,不觉已十年矣。这其中,许多事情在改变着,但是,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依然没变。在2016年被评为“栖霞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但是,深知自己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步,所以紧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力争上好语文课,努力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下面将本人在2023——2024年度所做的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 推荐阅读  浸润心灵

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你的阅读史。我们语文教师相比其他学科教师而言,肩上有一个重任,就是带领孩子们去阅读。试想,一个孩子只知道做题目,会考试,而没有在书本的百花园中驻足、闲逛,那么,他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终是很难在高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的。所以,无论任教哪个年级,我都会推荐孩子们去读书,在五年级一学年中,我们推荐了《城南旧事》、《佐贺的超级阿嬷》等,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在读,我们还会上阅读交流课,彼此说一说自己发现和感受。

把读书当成呼吸一样,当成吃饭一样,人就会感受到无限的丰富和满足。

二、 立足课堂  关注语用

在刚工作那会,所要做的是快速掌握课堂模式,能够驾驭课堂。但是现在,我已经是一位具有十二年教龄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应该多一分思考,这样才会进步。观摩现代经典的活动,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界的真正大咖。听着听着,我不仅叹道,这才是语文课。有人说:数学是清清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我们却无法为自己辩解,语文只要生字会写,课文能默写,学科特征没有体现出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在课堂上把每篇课文该教的语文知识挖掘出来,并且教给学生。在品词析句上,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这条路走得太久,以致我们把语文课上成了品社课,上成了科普课,语文不像语文。一些敏锐的教师发觉了这点,力挽狂澜,还语文以本真。

听课回来后,在上每篇课文前,我自己先读三遍,发觉语文点,挖掘具有特色的句段。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不乱走的。”我将这个发现的问题写成课题《·仿·创:儿童“个体语言经验”进阶发展的实践研究》,获得市级立项。立项只是一个开始,在课堂实践中,我将课题的研究落实到每篇课文上,落实到每节语文课上,让语文课体现学科特色,参加了栖霞区红枫杯赛课,获得二等奖,还做了额济纳旗2023—2024学年全旗义务教育质量分析报告。同时,还撰写了相关案例和论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路径初探》发表在省级杂志《江西教育

三、 诵读经典  润泽孩子

记得一位教研员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内容是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你的教学才有价值,你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语文只有一本语文书,一共二十几篇课文,问问我们自己,还能记得多少曾经的课文呢?所以我喜欢带着孩子诵读经典诗文,四年级我们读了《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在五年级我们诵读《小古文》。 在本学期六年级,积极响应学校“大阅读“的号召,带领孩子们进行诵读,负责编写六年级诵读本,书声朗朗的孩子,是校园最美的风景。教育不是功利的,是一种修行,在诵读经典中保护孩子们的灵气。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在继续。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还学科以专业,保护孩子的童心、童性、童趣,恩泽天下是语文!

撰稿:赵玲玲

拍照:宋德琴

一审:徐爱竞

二审:胡燕

三审:王娟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ba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