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探索科普经典 启迪科学思维——摄小语文组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浏览数量:3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5-06      来源:本站

为深化科普类文本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科学阅读素养,430日,摄山星城小学语文组围绕经典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策略引领·思维共生”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主题分享、互动研讨等形式,探索科普作品教学的新路径。

趣味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张老师课例.jpg

课堂伊始,老师以“神秘线索猜书名”点燃学生热情。从封面图案到“科普鼻祖”的类比,再到发行量的震撼数据,学生逐步揭开《十万个为什么》的面纱。

策略赋能,解锁阅读方法

“目录探秘”环节,学生化身“旅行家”,发现作者米伊林以厨房、餐具等生活场景为“站点”的巧妙设计。通过分析“啤酒冒泡”“干酪不坏”等趣味问题,学生体会到科学源于生活的真谛。精读《古代人吃什么》片段时,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画批注法”,梳理人类饮食进化史,从“吃俘虏”的震惊到“土豆传播”的思考,学生在“猜—验—问—思”中感悟文明演进与科学知识的融合。

技术融合,拓展思维边界

课堂创新引入AI工具对比阅读:学生将书中“啤酒冒泡”的文学化描述与豆包生成的科普答案对比,深刻体会到经典作品的叙事温度。

教研共生,共话教学智慧

3.齐老师的讲座分享.jpg

齐培培老师带来《<十万个为什么>整体解读及教学建议》的主题分享。齐老师的分享为我们梳理了全书的结构内容,通过推测验证、实验探究等策略,让学生感受科普阅读的魅力,发展其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听课老师.jpg

评课环节中,教研组充分肯定了“问题驱动+生活化情境”的教学设计,认为课堂既落实了批注式阅读策略,又通过跨学科融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老师们一致认为,科普阅读应兼顾知识性与人文性,让科学精神在经典共读中生根发芽。

本次活动是语文组“整本书阅读”教研系列的又一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经典文本与时代元素的结合,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钥匙。

 

撰稿:张雪萍

拍照:孙梦琳

一审:张雪萍

二审:万大康

三审:王娟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ba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