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星光摄小】学为中心:变革学习方式 实施学习活动 ——“栖霞好课堂”建设之五年级第八单元教学专题研讨

浏览数量:2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5-14      来源:本站

风摇槐影,笔尖蘸满初夏的绿琅琅声起时,课堂正以思维为犁,在五月的土壤里埋下生长的伏笔。为深化“学为中心”教学理念,探索课堂学习方式变革,512“栖霞好课堂”建设之五年级第八单元整体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摄山星城小学顺利开展,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处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周荣婷老师,摄小教育集团王娟校长万大康主任、赵玲玲主任出席本次活动罗越老师主持活动。全区各校年级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此次教学研讨盛会。

胡建南上课1_副本.png

活动首节课由胡建南老师执教《杨氏之子》。课堂上,胡老师首先“读”为线,通过教师范读、师生对读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懂文意、品出古文韵味,步步夯实文言文学习基础。接着,胡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意思,把故事说明白在字词教学中,胡老师聚焦生字“禽”,结合字源演变与语境理解,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字形字义。最后胡老师聚焦人物对话,借助学习单,引导学生解密杨氏之子的妙答,还原其思维敏捷的过程学生们在反复诵读与深度探究中,不仅领略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应答,更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第二节课,齐培培老师带来《手指》第一课时。课堂以“读”激趣,齐老师首先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梳理五根手指各自的姿态和性格特点最后找出手指的不同作用通过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带领学生捕捉作者丰子恺笔下的语言趣味从大拇指的“肯吃苦”到食指的“机敏”,从中指的“养尊处优”到无名指与小指的“体态秀丽”,学生们在朗朗书声中,品味作者幽默诙谐的笔触,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了扎实基础。

第三节赵玲玲老师执教的《手指》第二课时,则聚焦写作方法的探究与迁移。赵老师首先通过关键语句以及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风趣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密码”:将手指“当做人来写”赋予其性格特点随后,赵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巧用“举例子”呈现生活细节,精准运用动词增强画面感。最后她以“五官仿写”为实践任务,鼓励学生迁移运用所学技法。课堂上,学生们妙笔生花,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各具特色的五官形象,实现了从阅读到写作的能力转化。

三节课例后,周荣婷主任与一线教师进行了现场交流。听课老师积极发言,分享了学习收获。

教师听课.png

参会教师围绕“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展开热烈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三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教研员周荣婷、王娟校长、万大康主任1.png

最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周荣婷主任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她对三位教师的进步给予肯定,并明确两个方向,以此来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一是明确单元目标基于单元整体架构的教学设计明确单元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让课堂“动”起来学生“忙”起来思维“深”起来二是以学习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教师要成为课程设计师打破固有模式通过分层任务合作探究多元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忙而不盲”

从单篇到整体从知识到素养从课堂到生活此次研讨活动为区域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当教师研制看见“完整的单元”学生手中握住“探究的钥匙”那么课堂必将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此次专题研讨活动为“栖霞好课堂”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未来,栖霞区将持续深耕课堂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撰稿:陈怡冰

拍照:吴秀玲

一审:张雪萍

二审:万大康

三审:王娟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ba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