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6-23 来源:本站
为深入贯彻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 ,破解学科壁垒 ,探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路径,摄山星城小学于2025年6月17日在摄山星城小学天佐路分校举行了以“山水·人文·传承”为主题的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活动。
首先,由区优青周连婷老师和区优青徐爱竞老师共同带来精彩课例《AI赋能 古诗今绘》。课堂上,周老师引导学生们通过结合注释、想象画面、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诗句,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庐山景色。徐老师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与诗配画、诗配乐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关键词使AI生成图片,创作背景音乐,体验AI生成技术。课程通过虚实交融的沉浸式学习,既深化学生对“横岭侧峰”哲理的认知,更培养其在数字时代辨析技术价值的能力,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造性对话。
第二节课例由陈怡冰老师和区教坛新秀焦美娟老师共同执教《深挖商家小心机——<俗世奇人>推进课》。陈老师带领学生们通过儿童剧演绎的方式体会蔡二少爷的跌宕人生,接着围绕“蔡二少爷的体面,是聪明智慧还是投机取巧”展开辩论,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人物的行为选择;焦老师则依托“降价两成”“七五折”“获利两成”等真实商业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折扣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以文学解读培养辩证思维,以数学实践深化文本理解,在市井烟火中实现人文素养与数学思维的双向奔赴,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科的创造性融合。
第三节课例由区教坛新秀许晗老师和章荔老师共同执教《中草药扎染》。课堂上,许老师通过栀子果染料提取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植物色素特性;章老师则从扎染技法入手,教授折叠捆扎技巧与点线面纹样设计。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从植物到染液、从白布到艺术品的转化过程,既掌握传统技艺,又培养创新思维。这节课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在染材探索、纹样创作中厚植审美情怀,让千年扎染技艺焕发现代生命力。
课例结束,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李六扣主任对本次活动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跨学科教学沃土。
语文研训员陈瑶老师肯定了摄小学子的学科素养,陈老师指出跨学科课堂中学科知识需深度融合并提出现实中的问题从无学科边界,要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理解知识的互联性。
数学研训员陈新涛老师认为今天的三节课例都是“有意思”的课,陈老师从数学学科特性的角度提出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需发挥数学核心价值,推动学科的深度融合。
科学研训员高伟老师指出跨学科教学的主题性和一体性,高老师认为在跨学科教学中使各学科知识在解决真实问题中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路径。
俞红校长表示摄小老师会持续深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科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方法,通过持续反思和迭代优化,进一步拓展跨学科课堂的广度与深度。
当语文遇见数学、当艺术碰撞科技、当古老智慧牵手现代思维,知识的种子便能在跨界的沃土中生长出更蓬勃的生态。学科的壁垒,不应成为阻隔知识交融的高墙。当我们以创新为钥,开启跨学科教学的新视界,教育的原野便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期待这样的教育探索,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点亮更多可能性的星光。
撰稿:孙颖
拍照:杜新新
一审:周连婷
二审:孙欣
三审:俞红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