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朝阳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0-12-22 来源:本站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古语有云“冬至大如年”为感受传统节日气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习俗,我校将举行冬至日主题活动。
诵冬至
“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年级五班王景妍小朋友诵读一曲 “九九歌”,生动的展现了冬至到来年春分的天气、物候的变化。画九、数九,其实是冬日里情趣盎然的休闲生活。数九,主要有九九歌谣与九九消寒图两种。至今仍在广泛流传的华北版本的九九歌: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二班的朱梓恒小朋友通过《冬至歌》的表演让小朋友了解了当地风俗习惯,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绘冬至
很多老南京的文人雅士,至今还保持着“画九”的习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梅花九朵,每朵九瓣每天以朱砂涂一瓣,九画而毕则九九已出,所以称之为九九消寒图。三年级同学拿起多彩的画笔,创作了冬至手抄报等多幅栩栩如生的气候与习俗漫画,并结合创作内容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冬至的故事,让我们感受浓浓的节气温情。
冬至圆
南京白局唱词里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也有人认为在冬至这天要吃饺子,既是“消寒”,也有着“弯弯顺”之意。为了使孩子们亲身感受冬至这一传统文化,五六年级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在家开展“我家乡的冬至日”活动,孩子们与家人一起动手包饺子、包汤圆、品尝汤圆,全家欢聚,其乐融融,孩子们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冬至·民俗
如果兼顾各朝仪仗、各方习俗,“冬至大如年”可基本概括古人对于冬至节的重视程度。在讲究阴阳的古代中国,冬至的至阴,意味着阳气始生,是一件喜兴事,是一个气运之拐点。所谓“冬至大如年”,既是“官俗”,也是民俗。
祭·祖
祭祖,冬至,古称“冬节”。民间首重祭祖,分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妈,与各地宗亲祖厝、宗庙所举行的隆重庄严的三献礼,称为“祭祖祠”或“进祖”。礼成后则设宴款待,台湾称为“食祖”、金门称为“食头”、澎湖称为“食冬”。
藏·冬·冰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颜色宛若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窖藏冰,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冬至·诗词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望雪
唐·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撰稿人:鲍秋菊
审核人:胡建南
拍照人:各班班主任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信息中心维护 苏ICP备14051848号 苏公安网备 32011302320252 用户管理